原标题: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好学
今年年初,南京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教育规划布局,鼓励优质资源向新区、郊区、保障房片区辐射,加强薄弱地区教育资源配置。
近年来,南京市教育部门努力做好“优质均衡”文章,让孩子们家门口上好学,把教育办得处处都是学区房。
强弱牵手 放大优质资源
秦淮区的双塘小学曾是一所条件很差的薄弱学校。“前些年每次教育部门组织统一招聘教师时,很少有老师愿意选择来我们学校。”校长阙俊回忆说。
2013年,老秦淮区和老白下区合并,新秦淮区成立,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指示,区教育局决定将南京市双塘小学与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进行一体化办学试点,南京市双塘小学校长、书记均由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副校长兼任。这一做法成了南京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块实验田。
与一般意义上的名校办分校不同,这种集团化办学,让薄弱学校“换了汤也换了药”——两校管理统一要求;教师统一安排;课程统一设置;教研统一备课;评价统一标准;调研统一实施;活动统一策划。
如今的双塘小学已经声名鹊起,生源和教学质量发生了较大改变,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除了名校集团化办学,还通过名校托管弱校、名校办分校、名校兼并弱校等多种方式,有效缓解了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使新校弱校实现华丽转身。
近5年来,南京市共新增托管学校102所,新开办名校分校67所,其中保障房片区9所;名校兼并弱校25所;新建教育集团、教育联盟、办学联合体23个。全市优质资源覆盖率已达95.8%。
名师流动 破除择校之风
长期以来,中小学“择校热”普遍存在。对此,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告诉记者:“‘择校热’的核心是择名师。让师资流动起来,是实现教育均衡、破除择校之风的关键。”
2014年起,南京确定秦淮、江宁两区为试点,启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用”试点工作。2017年,南京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逐步推行中小学教师“区管校用”管理改革,推进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均衡。各区每年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5%,城镇学校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骨干教师总数的15%。实行教师“区管校用”后,教师不再是学校的人,而是教师管理中心的人,方便优秀教师由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
近5年来,南京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交流共计12779人,每年实际参加交流教师数占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数的15%以上,名师流动成了家常便饭。
均衡分班 化解不平衡矛盾
2017年6月,南京开始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分班工作,明确各校不得以各种名义设立实验班、重点班、快慢班,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去年8月,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树人学校举行的新初一均衡分班现场会上,学校依据入学测试成绩、性别、生源校、获奖情况、担任班干部情况等维度综合考量,进行分班。“均衡分班不仅针对学生,还涉及教师。”校长孙小红告诉记者,学校力求所有班级团队教师在工作经验、专业能力、荣誉称号、年龄结构、性别等各方面相对均衡。
“再也不用担心进了大门进不了小门!”在平衡区域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均衡分班的实行,有效解决了校内生源与师资的不平衡,家长们对此纷纷点赞。
目前,南京各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分班正陆续进行。南京市科教所所长左坤介绍,大数据证明了均衡分班对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南京教育发展发挥的巨大作用。不少学校采用“分班现场会”的方式,邀请教育专家、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亲临分班现场,落实均衡理念的同时,消除了各方的疑虑。(郑晋鸣)
标签: